张九龄 感遇
诗作《感遇》共有十二首,是唐代的宰相、大诗人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时,被奸臣李林甫陷害后遭贬荆州时所作,在同一时期,作者还写有另一篇佳作《望月怀远》。感遇和望月怀远一样,成了后人争相传唱的佳作。感遇是唐代五言古诗的典范,也是作者五言诗的代表作。十二首诗表达了基本上同一个主题:借物寓意,抒发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,表现了作者高尚的节操和远大的政治理想抱负,收录于《全唐诗》。
张九龄的雕像
在魏晋南北时期,中国的整体诗风偏向于浮华空洞,而张九龄的诗文对扭转这种风格起到了积极作用。明代的高棅在《唐诗品汇》中提到:张曲江公《感遇》等作,雅正冲淡,体合风骚,骎骎乎盛唐矣。
以《感遇》其一为例,前两句作者以兰桂为中心,表面上看似描写景物,不写人。假借兰桂的生意盎然和欣欣向荣,来表达自己的品行,突出作者自身的不外求,不求人知修养。到了第三句,笔锋急转,以“林栖者”引出居住在深山之中的隐居者,由于出于对兰桂芳香的向往,她迎着带满了花香的清风而坐,十分喜悦。
而到了第四句,是全诗的点题之句。草木有心,不想被美人折取的结果。作者借此来比喻自身洁身自好,进德修业的君子品质。他不求人知,不求人折,表现了其作为古代士大夫的优秀品德。全诗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乐观的生活态度,以及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行。
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
张九龄是唐代开元年间的宰相。主要活动于唐中宗、唐睿宗和唐玄宗三代。在唐玄宗时期,他担任宰相,事业到达了巅峰时期。
张九龄雕像
张九龄,子子寿,生于公元678年,卒于740年。唐代韶州曲江人,世称其为“张曲江”。是西汉时期留侯张良的后人。他在任宰相期间,尽忠职守,选贤任用,不趋炎附势,是开元盛世最后的一名贤相。
据说张九龄年纪很小就很有名,他7岁就能写文章,弱冠中了进士。在他的仕途中,宰相张说是他的命中贵人。而张说,也是开元盛世期间的一个名相。他看好张九龄不仅是因为两个人都姓张,还因为张九龄文章写得好,他常常对张九龄在政治、文学方面指导激励,对张九龄的影响很大。
开元四年,张九龄和当时的宰相姚崇发生矛盾,回家闲赋去了。在此期间,他修建了大庾岭,为他家乡的人民做出了切实的贡献。
开元六年,他因修建大庾岭有功,重新入朝为官。几年后,张说被李林甫、宇文融等人弹劾后罢相,张九龄也受到牵连。十七年,张说重新被启用,张九龄被他多次推荐任用。
开元二十一年,张九龄被拜为宰相(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),开始了他的宰相历程。在任期间,多与奸臣安禄山、李林甫等恶势力斗争不止。开元二十四年,张九龄被周子谅牵连,被贬为荆州长史。
开元二十八年,张九龄在家乡病逝,葬于老家。唐玄宗赐谥号文献,封荆州大都督。